2 世界木材工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1 995年全世界森林面積為 34. 5億 hm2 。從 1 980年到 1 990年森林面積減少了 56 30萬 hm2 ,特別是亞洲、非洲和南美洲中部的熱帶雨林。原蘇聯和北美洲針葉材的數量和質量都呈下降趨勢。 2 0世紀 80年代以來 ,人們開始越來越多地重視原始森林的生態和環境效益。
環境因素給工業帶來的壓力有 :保護原始森林 ;控制污染 ;木材產品原產地證明 ,如熱帶木材產品的原料應取自可持續經營的森林 ;綠色產品標記。森林的可持續經營近幾年已經成為世界林業發展的普遍原則。林業發展的主要目的也從過去的僅僅提供木材產品轉變為多元化目標 ,包括提高生態、環境和社會效益 ,以及通過可持續發展的途徑生產木材及其產品隨著工業用木材來源從天然林轉向人工用材林 ,工業用材林的建立成為保證木材產品生產 ,滿足市場需求的重點。當前世界木材工業發展的主要趨勢是 :建立人工用材林 ;開發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技術和產品 ;調整產品結構 ,增加附加值。
(1 )建立人工用材林。新西蘭有經營人工用材林的成功經驗 ,至今已有 1 40年的歷史。今天 ,新西蘭 95%的工業用材來自人工林。每年增加用材林 7萬~ 1 0萬 hm2 。林業已經成為新西蘭在羊毛和肉類生產之后的第三大產業。
(2 )開發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技術和產品。這包括 :提高原材料的使用效率和采用多種原材料 ,包括采用非木材原料 ,如農業生產的廢料 ,包括甘蔗渣、亞麻屑、棉稈、麥稈和竹子等可用來生產人造板 ;開發人工林小徑原木加工技術 ,生產非單板型結構人造板 ,復合材產品 ,如單板層積材 (LVL)、定向刨花板 (OSB)等 ;污染治理技術。
(3)調整產品結構 ,增加附加值。許多木材生產國已控制或者減少其原木和鋸材的出口 ,發展下游增值加工 ,增加產品附加值。馬來西亞是木材資源利用效率高的一個好范例。
馬來西亞森林資源豐富 ,有 1 90 0萬 hm2 天然林和 40 0萬 hm2 人工林。其天然林覆蓋率為6 0 % ,人工林覆蓋率 1 2 % ,而根據政府的計劃 ,未來人工林覆蓋率將達到 6 8%。隨著政府調整加工結構 ,發展增值加工的政策出臺 ,馬來西亞原木出口從 1 990年的 50 %降至 1 997年的 1 5% ,而其增值加工產品包括家具、細木工產品的出口在同期從 8%增至 2 5%。由以上可見 ,木材工業的未來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可持續經營人工林的穩定的木材供應。在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指引下 ,2 1世紀世界林業和木材工業發展的戰略是發展和利用工業用材林 ,開發符合環保的技術和產品 ,以適應市場需求和提高市場競爭力。在新世紀即將到來之際 ,我們應該重新思考我們的生活方式 ,為了滿足生存需要 ,我們大量開采化石燃料、金屬礦產資源 ,造成環境退化和資源枯竭 ,目前形勢還在以驚人的速度不斷惡化。為了保護能源 ,減少污染 ,恢復生物多樣性 ,我們必須擴大生物資源特別是
木材的作用 ,以保持下個世紀人類生活的質量。研究表明 ,木材生產和利用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釋放 ,有利于改善環境。在新千年到來之際 ,我們應該把以上問題銘記在心 ,注重木質材料的生產和木材工業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