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其他
在木材市場有時也見緬甸、婆羅洲或馬達加斯加產漆樹科樹種(Gluta spp. 等屬,商用名:任各漆Rengas),其中有的品種木材顏色鮮紅,與紫檀相類似,常被叫做“緬紅木”、“小紅木”、“西西木”、“任加斯”等。但這類木材比重輕,只為0.6~0.8克/厘米3,且薄壁組織帶較寬,有較為明顯的徑向樹膠道,都可與紫檀相區分開來。國內廣西區出產的小葉紅豆木(Ormosia microphylla)心材深紅,色澤美觀,也常以“紫檀”之名稱面世。但顯微鏡下看,此木導管孔徑大,內含黃褐色物質,射線粗,木材結構亦不及紫檀細膩。東南亞產達里豆的一種木材(Dialium sp.又名摘亞木)表面經長期氧化后呈現深紅色,從端面看,管孔配列形式,薄壁組織分布類型均與紫檀木相似,在微觀下可見其射線形態與紫檀明顯不同,是區別的依據。
木材市場上還有一種來自非洲西部的深紅色木材,比重大,木屑酒精浸泡也有明顯的深紅色出現,被叫做“科特迪瓦紫檀”。鑒定機構曾一度鑒定為紫檀屬,后又改為黃檀屬。經由廣東魚珠木材市場有關專家鑒別,已經排除了是紫檀屬或黃檀屬樹種的可能性。林科院依據此木的帶狀組織明顯等特點認為屬于斯鐵豆屬(Swartzia spp.又名鐵木豆屬)。據國內前往西非地區的木材商介紹,這個樹種出產地有幾個國家,其中早期多來自利比里亞等國,是當地鐵礦礦區內砍伐的原木;近來又有來自多哥,貝寧等國的類似木材上市。本文作者在查閱有關資料發現西非所出產的一種雜色豆(Baphia nitida)與所謂“科特迪瓦紫檀”的許多特征相類似,Baphia nitida的商用名為Camwood(英語),Bois de cam,Bois rouge (法語),這個樹種分布于從塞內加爾到加蓬的西非大部分地區,以塞拉利昂所出產的最為著名,樹木小,心材材質非常重硬,深紅色,與紫檀一樣,木片和木粉用于制作紅色染料,在西非的許多地區,當地人用來作為染色用途,由這種木材所得染料的染色能力強于很多其他植物中所提取的天然染料,從17世紀開始就出口歐洲,后又大量輸往美洲。它的替代樹種為貝寧等國家出產的雜色豆(商用名:Benin camwood,學名:Baphia pubescens),也可以提取紅色染料,但這個樹種的資源數量相對Baphia nitida較少。非洲共有約45種雜色豆,其中究竟是否有作為替代紫檀木的樹種,還有待于考證。
在國內的木地板市場上,多年以前就已經將來自熱帶美洲的紫葳科塔葳屬(Tabebuia spp.)的某些樹種的商品材叫做紫檀。塔葳屬遍布熱帶美洲地區,至少有幾十個樹種,花有黃,白和粉紅等不同顏色,此屬木材的統一商品名稱為“依貝Ipe”,也可叫做鐵木(Ironwood),綠心木(Greenheart),輕木(Guayacan)等。塔葳屬木材有淺紅,綠褐,白等多種色澤,只有少數顯紫褐色頗似紫檀。我國進口的樹種主要為齒葉綠心葳(Tabebuia serratifolia),商用名:依貝Ipe(巴西)、拉帕喬Lapacho(巴拉圭),多來自蘇里南,巴西,玻利維亞和巴拉圭,木材顏色為橄欖式的黃綠色,極少見紫褐色,木射線疊生形成的波痕明顯,心材含有拉帕醇樹膠,遇堿變紅,比重小于紫檀,這些特點都與紫檀有非常明顯的區別。木材鑒定機構將同為南美洲的樹種蓼木(Triplaris spp.)的商用名“蟻木”誤定為此樹種的中文名,并作為商品流通名已廣泛使用。為什么會將心材僅為綠褐色的綠心葳定名為紫檀?一種原因是這種木材局部的纖維呈現紫色;另一種可能的原因是從南美洲進口綠心葳坯料時,產地國家常將當地1~2種材質重硬的紫褐色鐵木豆(絨毛斯鐵豆Swartzia tomentosa和平萼斯鐵豆S.leiocalycina)摻入其中銷售,結果出現了有的綠心葳地板為深紫色,因此以“紫檀”的名稱上市,取得了較好的市場認知度。這類紫褐色的鐵木豆近年來已從南美國家成批量進口,因材質重硬,花紋美麗,已用于高級家具的制作。
南美洲木材中還有一種桑科的樹種窄葉飽食桑(Brosimum paraense)在國內被用于地板及高級家具的制作,進口的鋸材規格較大,材質重硬,結構細,色澤為紅色,光澤度好,家具制造企業以“南美紫檀”名稱稱呼之。顯微鏡下看這種飽食桑射線為異型非疊生,單列與多列并存,都是與紫檀的明顯區分。
隨著各類樹種開發程度的深入,相信會有更多的類似樹種來爭搶“紫檀”這個延續數百年的名貴木材名稱所開創的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