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國林科院木材研究所楊家駒先生為制定《紅木》國家標準到紅木家具廠收集木樣。在走訪采樣過程中,發現上海藝術品雕刻廠內有“紫花梨”原木庫存。那紫花梨到底是哪種木材,當時很少有人知道。
眾所周知,國人喜好紫色,視紫色為雍容華貴之色;成語有“紫氣東來”,形容紫氣為祥瑞之氣;皇城稱“紫禁城”,尊威又吉祥。“紫花梨”屬文學名稱,與“黃花梨”一樣以木質色澤變幻多樣,而其主色為紫而命名。
紫花梨,又名“印度花梨”或“印度紅木”(Indian rosewood),為豆科(Leguminosae)蝶形花亞科(Papilionoideae)黃檀屬(Dalbergia)闊葉黃檀(Dalbergia lafifolia)珍貴樹種之優質心材。主產地為印度(1980年起禁止出口),印度尼西亞及緬甸也有分布。現國家標準《紅木》(GB/T18107-2000)中闊葉黃檀(Dalbergia latifolia)樹種木材歸商品材“黑酸枝”類。
從文獻資料看,有關紅木的最早記載當推由華僑鄭懷德(1765-1825)撰寫的《嘉定通志》。這是一部有關越南南方的地方志。在物產志中寫到:“紅木,葉如棗,花白,所產甚多,最宜幾案柜櫝之用,商舶常滿載以歸。”歷史上,明代海外貿易曾空前發展,鄭和七次下西洋(即南洋),溝通了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各國的聯系,以瓷器、絲綢等換回了大量珍貴硬木(如紫檀、花梨)及香料等。另外,各國亦相繼派使節來中國朝貢(即勘合貿易),所帶物品中除金銀珠寶、各種香料等特產外,還有相當數量的珍貴木材,而這些情況在明代黃省曾《西洋朝貢典錄》、張燮《東西洋考》等書中亦均有詳細記載。
在傳統商業上,“花梨”與“紅木”原指黃檀屬樹種顯心材者,習慣分類一般又以具“花梨”花紋(生長輪及半環孔傾向所形成的花紋),木材有香氣,通常浮水者稱為“花梨”或“香紅木”,其類包括“闊葉黃檀”、“印度黃檀”及海南產“降香黃檀”等樹種。而另一類清中期以后大量進口的紫檀屬優質心材(俗稱“新花梨”,上海、江浙一帶亦有“香紅木”之稱),在現國家標準《紅木》中已被正式定名為商品材“花梨木”(Ptergcarpus spp)類。
在廣州木業界,闊葉黃檀樹種木材(Dalbergia atifolia)又有“油酸枝”之稱謂(廣州地區習慣上稱黃檀屬樹種顯心材者為“香枝”或“酸枝”)。在舊家具行業及收藏界,紫花梨與另一種顏色較淺偏紅似“黃花梨”的進口木材(即印度黃檀Dalbcrgia sisso)都統稱為“印度紅木”(此類木材所制作的古典家具年份一般較早,民間常以收藏品為珍品)。德國學者古斯塔夫·艾克著《中國花梨家具圖考》時,又稱闊葉黃檀(Dalbergia latifolia)為“印度花梨木”。
以下,筆者就闊葉黃檀樹種商品材(紫花梨)宏觀特征作一簡要介紹:心邊材區別明顯,邊材淡黃褐色,心材金褐、紫褐至深紫紅色,具黑紫色深色條紋。生長輪略明顯。散孔材,但有半環孔趨勢。管孔在肉眼下明顯,含樹膠;木屑酒精浸出液有明顯紫色。軸向簿壁組織多為環管狀、翼狀、聚翼狀及帶狀。木射線同型至異III型。徑面斑紋不明顯;弦面具波痕。木材結構略細,紋理交錯,具生長輪花紋。木材有光澤。具薔薇香氣及辛辣滋味。氣干密度0.85g/cm3左右。
闊葉黃檀屬于豆科 Leguminosae蝶形花亞科Papilionoideae,它具有圓傘形的樹冠,通常為落葉喬木,在潮濕地區也常綠。樹高可達20~40米,胸徑1.5~2.0米。樹皮灰色。葉互生,奇數羽狀,每枝5~7片,葉片寬而鈍(故名闊葉黃檀),暗綠色。花白色,大小為0.5~1.0厘米。莢果褐色,成熟時開裂,內含1~4粒種子,種子亦為褐色。根系發達,具有較深的主根和較長的側根以及吸盤。
|